Hi~欢迎访问重庆市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登录 免费注册
平台首页 用户中心 开放平台 服务热线:400-008-2859

“稳增长、防内卷”为钢铁业发展指明方向

新闻资讯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网络 / 浏览:435

09

2025-10
 据世界钢铁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8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2.3亿吨,其中中国粗钢产量为6.7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4.5%。“虽然我国钢铁产量早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当前也面临着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等突出矛盾,供需失衡成为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备受业界关注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正式出台,明确今明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该《方案》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今明两年乃至“十五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

供需失衡成主要矛盾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对稳定工业增长,支撑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钢铁行业持续下行,稳增长压力较大。”在介绍《方案》出台的背景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钢材消费达峰,需求持续下降。“房地产用钢需求短期难以回升,传统建筑用材需求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对需求贡献潜力降低,汽车、造船等制造业需求虽有所增长,但难以弥补传统建材减量。贸易摩擦多发频发,钢材直接出口不确定性增加。供给能力仍然处于高位,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位负责人分析指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用钢需求下降趋势未改、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上半年,房地产投资额、新开工面积仍保持两位数的同比降幅,基础设施建设用钢需求小幅增长,但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收窄、力度减弱,建筑用钢需求还在减少,全国钢筋产量同比下降3.0%。造船业完工量同比下降3.5%,新接订单量同比下降18.2%,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36.7%,但增速持续下滑。三大家电中冰箱产量同比持平,空调和洗衣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和10.3%,增速有所收窄。集装箱产量同比下降1.4%。制造业用钢是近几年支撑钢材消费增量的主力,特别是制造业出口起到较大支撑作用。下游用钢行业运行数据显示,一些过去有增量需求的部分品种可能在下半年出现增长停滞。

从供给看,今年3月份以来钢铁供给较快增长而需求下降,打破了来之不易、十分脆弱的市场供需动态平衡,钢材价格持续下行。4月上旬和中旬,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和5.2%。上海螺纹钢价格从3月13日的3340元/吨下降到4月22日的3160元/吨,下降5.4%。上半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93.75点,同比下降13.35%。

一方面供给总量过大,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2024年,钢铁行业利润662.9亿元,同比减少42.6%,行业亏损面较大。今年1~7月,钢铁行业虽然实现利润830.3亿元,但行业稳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赵民革指出,强劲的供给能力与减弱的需求强度仍然是钢铁市场当前的主要矛盾,钢铁行业利润有所修复但持续性仍显不足。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1.97%,在工业行业中排名倒数,且地区间、企业间分化明显。部分地区企业效益差,产量和库存还在明显增长,加剧了区域市场供需矛盾,钢材价格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从行业利润角度看,钢铁行业利润率(利润总额口径)自2023年起就降低至盈亏平衡附近,2022~2024年亏损企业连续三年亏损超过1000亿元,利润情况甚至差于上一轮过剩周期(2011~2015年)。”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金属与材料首席分析师邱祖学表示。

高位出口或不可持续

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53亿吨,创历史新高,标志着钢铁产业到达长期扩张周期的顶点。2020年以后,粗钢产量持续下行,而粗钢净出口量大幅提升,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05亿吨,净出口量1.09亿吨,出口占比达10.83%。

今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继续保持高位,但出口金额同比下降。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5815万吨,同比增长9.2%;出口均价699.3美元/吨,同比下降10.3%;出口金额406.6亿美元,同比下降2.0%;进口钢材302万吨,同比下降16.4%;进口均价1686.5美元/吨,同比上升2.2%;折合粗钢净出口6264万吨,同比增长21.1%。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份的2.7%下调至2.3%,预计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和政策不确定性正推动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动荡,今年经济增长或降至2008年以来的最慢速度。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搅乱了全球钢铁贸易格局,对钢铁直接和间接出口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国际钢铁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钢材出口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钢材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36.2%、22.7%、9.2%,但出口均价同比分别下跌34.7%、19.4%、10.3%。与此相伴,我国遭受贸易摩擦案件大幅增加,2024年遭受贸易救济原审案件33起,相当于2020~2023年案件数量总和,今年上半年又增加17起。考虑到从立案到终裁一般需要10~18个月的时间,2024年案件的终裁结果将集中于今年下半年出台。

同时,受“232”“301”等关税措施影响,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税率已增至70%,部分品种受所谓“对等关税”影响税率超过70%。美国自我国进口钢铁规模较小,目前维持在每年不到100万吨的水平,仅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不到1%,具体品种以管件、钢丝、无缝管和镀锡板卷等产品为主。但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多次修改钢铁和铝的“232”关税政策,将影响我国钢铁产品及下游制品出口,同时进一步搅乱全球钢铁贸易秩序。

美国进口的家电、汽车、五金件及各类小商品等涉及钢铁产品,均属于我国钢材间接出口的范畴。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测算,2024年我国钢铁间接出口达1.34亿吨,其中间接出口美国1660万吨,占间接出口的12.4%,以目前的关税水平估算,间接出口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美国对原产地的关税政策还将影响我国钢铁直接出口、间接出口300万吨以上。

这种因间接出口传导而来的影响,已在造船业上有所体现。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部分订单开始流向韩国。

美国的关税壁垒引发各国连锁反应,欧盟、加拿大、土耳其、印度等纷纷对进口钢铁产品发起保障措施调查。国际钢铁市场碎片化趋势加速凸显,我国钢材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初步预测,现有美国高关税水平叠加其他国家相关贸易壁垒,2025年或影响我国钢铁产品直接、间接出口2000万吨以上,其中大部分为高端钢材。

“我国钢材高位出口预计将不可持续。”赵民革说。据海关最新数据,今年1~8月,我国出口钢材7749.0万吨,同比增长10.0%,增幅较前7个月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我国出口钢材951.0万吨,同比增长0.1%,增幅较前一个月大幅回落25.5个百分点。

产能优化已箭在弦上

此次出台的《方案》被业界称为“2025版方案”,因为在此之前还有个“2023版方案”。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实施期限为2023~2024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指出,从文件内容看,2025版方案总体是2023版方案的延续。2023版实施期限为2023~2024年,提出了行业稳增长的分年度目标。从结果看,投资强度、研发投入、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方面均已如期达成;受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内困难挑战叠加等因素影响,在供需保持动态平衡、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等方面,行业发展弱于预期,这也成为新版政策关注和下一步发力的重点。

信达证券研究员高升认为,2023版方案更侧重于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通过多措并举实现行业的“平稳运行”。而在2025版方案中,直接提出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的主要矛盾,体现了2025版方案对行业矛盾的精准判断,政策目标性更强,后续钢铁行业的整合、优化和升级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此次出台的《方案》也明确提出,“以严禁新增产能和实施产量压减控总量”。业内普遍认为,我国钢材产能优化已箭在弦上,供需格局有望改善,支撑钢企利润逐步回暖。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7月29日,二十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督察报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25年9月12日向山西、山东、陕西等省党委和政府进行反馈,指出部分钢铁产能乱象。其中,督察报告指出,山西省汾渭平原地区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个别铸造企业批小建大,以铸造之名行炼钢之实;有的企业擅自新建焦炉,违规新增铸造焦产能。山东省个别企业未经审批和产能置换,新增炼钢产能。陕西省部分地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不力,违规建设限制类化工项目、钢铁项目,个别地方“地条钢”屡查屡犯。总体上,“反内卷”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管理有望进一步加强。

本次出台的《方案》提出,在供给端,加强行业管理,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促进供需动态平衡、优胜劣汰;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稳定原燃料供给,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工艺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在需求端,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中小跨径桥梁等领域应用,激发释放消费潜力;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优化钢铁出口产品结构,依法依规开展钢铁产品国际贸易,引导钢铁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等协同走出去,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方案》明确了今明两年的工作目标,从5个方面布局10项工作举措,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措施具体,将进一步稳定行业发展预期,对钢铁行业实现‘十四五’平稳收官、‘十五五’稳健起步具有重要意义。”张龙强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