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
产品
供应
企业
疫情期间,重庆全面推广使用“渝康码”,通过大数据手段服务市民安全出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记者 罗斌 摄
重庆日报消息,2月22日,正值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当天,市经信委大会议室,一场在全市复工复产企业中推广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视频会议正在举行。随后,关于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在我市复工复产的工业企业中全面推开。
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线上服务、线上管理等,既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应急举措,也是促进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工业互联网助企业数字化战“疫”
2月中下旬,市经信委组织金蝶、用友等19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免费提供74项应用服务,引导企业分类运用工业互联网解决复工复产问题,助力企业数字化战“疫”,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
在金蝶软件重庆公司推出的“金蝶云星空”产业互联网平台上,目前已有涪陵榨菜等上千家企业使用,企业管理者可通过该平台,远程对企业采购、物资、物流、生产等环节进行及时管控。
“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将有效解决疫情防控下的企业复工复产难题。”用友科技公司智能制造专家李光锐说,比如在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生产智能设备的企业,可以清楚地查看其设备在任意区域的运行状况,包括开机、产能、数据传输、设备状态等,都能够一目了然地在平台屏幕上呈现。
“这次疫情将深刻改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智能制造将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工业互联网将被更多企业接受,5G技术应用将不断深入。”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表示,接下来,市经信委将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等普及应用,实现异地线上办公、网络化协同生产、设备远程管理运维等,让更多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同时,转变管理方式、生产方式和企业业态,提高应对疫情防控等紧急情况的能力。
大数据为企业防疫复工添保障
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让企业做好各项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是我市数字化战“疫”的一大亮点。
员工春节期间去过哪些地方?有无感染风险?如果用传统的信函、电话等方式进行统计调查,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不够精确。
为此,重庆高新区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让辖区内近千家企业、逾4万名员工在手机上填报、在线提交,从而高效准确掌握企业和员工的“动态轨迹”。
“不仅企业可通过平台及时提交复产申请,员工也可通过平台提交活动轨迹等信息,让企业在线就能够掌握员工基本情况,提高了复工复产申请效率和疫情防控保障。”位于重庆高新区的杰斯比塑料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易康说。
为提高企业复工复产申报效率,江北区同样将大数据技术“派上用场”——由江北区大数据局联合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为复工企业制作的“防疫复工申报服务平台”,可通过企业线上自主填报,智能搜集到复工人员的基本资料、健康状况等信息,并自动校验其14天行程轨迹,经平台大数据分析综合判断后,向相关部门提供企业是否复产的建议等。
特别是在2月19日,“渝康码”正式上线,作为市民健康出行、企业员工返岗的通行凭证,进一步确保了企业得以有序复工复产。另外,包括重庆市协同办公云平台、疫情排查信息系统等多个大数据平台陆续上线建设、运营,都为全市数字化战“疫”提供了保障。
政务事宜线上办理确保有效防疫
疫情防控期间,“云办公”方式让大量政务事宜办理从线下转向线上,以“渝快办”平台为主的线上政务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渝快办’共接受企业、群众查询服务179万件,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比例超过95%。”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主任冯骏表示,当前“渝快办”注册用户已超过1100万,网上办件总量超过7200万件。
疫情防控下,我市充分发挥“渝快办”作用,及时发布国家和我市出台的各项帮扶企业政策措施,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通过“渝快办”网上办事大厅,以及移动端、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服务渠道进行网上咨询、预约、办理,特别是推出的“邮寄办”“预约办”等服务方式,实现了人员无接触并高效办理,有效避免人群聚集。
目前,“渝快办”已连接全市60多个市级部门、3600多项政务数据资源,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并统一了平台办理和标准服务。接下来,“渝快办”还将推动“一网通办”功能在电脑端、大厅端、移动端和自助终端四个路径的融合服务,持续提高网上办理事项的覆盖度和精准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