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
产品
供应
企业
中国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1年10月由国务院批复成立。位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庆市大足区,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
产业基础良好。双桥经开区所在区域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汽车整车、专用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产业快速发展,专业市场和休闲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
区位优势明显。双桥经开区位于成渝经济区的腹心,处于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拥有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成渝公路等快速通道,货物运输可便捷地纳入“渝新欧”这一欧亚洲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周边拥有在建的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南(充)泸(州)高速公路、成渝城际铁路所形成的“井字形”交通骨架,毗邻登云机场,是成渝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最为密集和完善的地区之一。
地理条件良好。双桥经开区适宜开发面积80余平方公里,土地地势较为开阔平坦,连片开发利用条件优越。且依山傍湖,气候宜人,拥有面积3200亩、蓄水量1640万立方米的龙水湖,延绵起伏10余公里的巴岳山。
政策优势叠加。双桥经开区是重庆“1+2+6”开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与重庆经开区、高新区等国家级经开区完全同等的优惠政策,在与国家给予西部、成渝经济区和重庆的优惠政策叠加后,将成为全国投资环境最佳的经开区之一。
发展目标高远。未来五年,经开区将围绕建设“西部一流的千亿国家级经开区”的总体目标,围绕建设成渝经济区腹心的重要增长极、现代制造业基地、开放高地的总体定位,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业、循环产业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业市场,按照“一年建平台,三年见成效,五年创西部一流”的建设思路,努力将经开区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腹心重要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开放创新先行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超过20万。
“四海和风长惠我,双桥迎潮扬风帆”。积数十载汽车工业基地大建设之底蕴、借新时期成渝经济区大发展之东风,重庆市双桥经开区将秉承“开放创新、实干图强”的人文精神,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为投资环境最佳、服务质量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地理优势地处“成渝之心”,在区域内唯一同时进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可直接承接“双核辐射”,必将成为重庆加强“川渝合作”、引领川东渝西地区发展的“桥头堡”。在东与永川、合川形成均衡分布的“铁三角”,在西与内江、遂宁形成“三大中心”。
招商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着力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打造成为双桥经开区第一支柱产业。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整车企业的对接,千方百计引进1-2家整车制造企业。推动上依红公司加快双桥老基地开发利用,主动承接上依红公司二工厂项目,支持上依红继续在双桥布局发展新的零部件项目。实施红岩专用车技改扩能项目,新引进1-2家专用车特种车项目。壮大汽车发动机、底盘、车桥、车身和汽车电器一级总成项目,引进和壮大二、三级关键零部件,形成一级配套企业10家,二级配套企业30家,三、四级元器件、原材料及基础零部件企业100家以上的零部件产业体系,打造汽车零部件“双桥牌”。以实施重庆汽车零部件科技支撑应用示范工程为契机,支持企业加强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一批汽车关键零部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重庆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汽车轻量化示范园区。着力推动双钱轮胎二期建设,形成完备的载重、轻载、轿车和摩托车轮胎生产体系,建成大型现代化轮胎生产基地。加强与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重庆汽车零部件工程技术中心。力争到2016年汽车业累计投入100亿元,形成整车10万辆、改装车3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值达到300亿元,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40%,构建“2家整车、3家专用车、200家零部件”为骨架的汽车产业集群体系,建成重庆市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现代装备制造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产业。加快推进西部百亿机电装备工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电机、轴承、机座、轮毂等配套零部件产业。加强与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巨头合作,依托汽科院等科研机构,努力推进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体系和齿轮(磨齿、滚齿)加工机床制造基地建设。瞄准潜力巨大的通用航空市场,规划建设通用航空配套产业园,加快培育发展轻型飞机、直升机制造产业。紧紧抓住摩托车行业兼并重组环保搬迁契机,引进1-2家摩托车整车龙头企业。壮大摩托车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车架、电喷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紧扣30万吨高精铸造和凯恩锻造等骨干企业,力争在发展大功率柴油机和小型通用汽油机项目上实现新突破。注重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大型核电装备铸锻件、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锻件等关键铸锻件项目。力争到2016年,装备业累计投入1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完成“百亿机电装备园”和“百亿铸锻中心”建设,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的现代装备制造龙头企业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
循环经济产业:充分利用“渝新欧”返程运力,争取国家和重庆市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政策扶持,在邮亭设立海关监管区和检验检疫机构,发展电子设备、废旧汽车等拆解产业,将邮亭工业园区建成集回收、加工、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环保型、多功能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再生钢、再生铅、再生橡胶、再生塑料等再生资源循环体系,建成全市一流的现代化绿色电镀产业园。充分利用废旧汽车拆解产品,发展发动机、传动装置、离合器、转向器、空调压缩机等总成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力争到2016年,全行业累计投入2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循环园区,其中: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的新型循环经济企业5家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左右。
电子信息产业:以重庆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为契机,引进计算机及配套产品、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电子视听、新型电子元件等,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强与重庆笔电产业配套,在产业链条上寻求与西永微电子园、北部新区等地整机厂的产业协同,在产业布局上形成错位发展。充分结合本区域汽车制造业优势,发展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载电子装置等产业。抓好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科技创业孵化器建设,为发展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奠定环境基础,为实施专业定点招商搭建平台。力争到2016年,全行业累计投入5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引进电子信息企业50家,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其中:2012年力争入驻电子信息企业10家以上,标准厂房力争投用。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中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产业,同时配套发展超薄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集成系统等新材料产业。引进开发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推动正负电极板、电解液和电芯等电池核心配件生产。加强足航金属、长兴板簧等企业技改,打造高强度钢材基地,重点发展高端宽中厚板、高档薄板、优质管材、高强度棒线材、特殊钢材和高档金属制品材料等。支持鞍钢贝卡尔特生产线扩能,进一步提升超细超强的钢帘线工艺技术,建设辐射中西部的钢帘线生产基地。开展轻量化汽车材料协同攻关和推广运用,引导企业注重汽车高强钢、铝镁合金材料和复合工程塑料开发及应用。依托新锐博钢筋桁架楼承板等项目,引进推广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新型建筑模板,建设新型、绿色、环保建筑建材基地。力争到2016年,全行业累计投入1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企业2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5家。
其它传统优势产业:立足改造、提升化纤、饲料、陶瓷等其它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把其它传统产业做优做强做大。加强化纤成型工艺技术创新,开发以涤纶长丝为主的化纤产品,提高化纤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依托双桥正大有限公司,延伸饲料行业产业链,加快饲料产业发展步伐。完成博一陶瓷生产线扩能,形成外墙砖、内墙瓷砖、地板砖等系列家居生活陶瓷产业。大力发展热水器、冰箱、饮水机、电磁炉、电风扇、电饭煲等小型家用电器,建设集产学研一体的小型家用电器产业园。力争到2016年,全行业累计投入15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其它传统优势产业企业2家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
周边配套水:有玉滩水库、龙水湖、化龙水库等大中型水库,水源充沛。有水厂三座,规划建设6万吨水厂一座。目前,日供水量可达2万吨,供水保障充分。
电:有220kv变电站2座,有110kv变电站3座,有35kv变电站1座,电力资源充足。
气:经开区属蜀南气矿的气源源头,储量为380亿立方米。辖区内各井站管网已基本形成,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用气需求。